「自由」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! 自律,才是你美好人生的標準配備
- 分享自 今周刊 2018/8/27
自律,是美好人生的標配。更是你想擁有的最好人生的邀請函。
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: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麼?
點讚最高的答案是: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後來才發現自律者才會有自由。
我們過去和現在因自律而啃下的苦,都是為將來的自由而奠定的厚實基礎。
01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,灌自己一杯溫水
如果是在家裡,選擇就比較多了,懶的時候是一杯溫水,勤快的時候是一杯蜂蜜檸檬水。
如果是在外住酒店,大部分的情況下,我會選擇用保溫壺提前一天灌滿水放在床頭櫃,第二天醒來第一件事是灌下一整瓶溫度剛剛好的一保溫壺溫水。
睡了一覺後,整個身體是乾渴而昏沉的,一壺水讓你的整個身體連帶腸胃都被喚醒,舒爽而飽滿。
02每次學習,都一定要帶上大腦,並寫下自己的思考
我幾乎是隨時隨地都在學習的狀態。
走在路上看到一條廣告語,如果有所觸動,會站在原地停下來。
拍照或者是照著廣告語念一遍,並簡單說幾條語音,告訴自己有什麼靈感。
打開一本書閱讀,遇到有啟發處,一定會寫上自己的思考。
我從來都不相信大腦的記憶功能,只會不斷用它來思考。
你呢?
03不定期地關閉網絡
如果你認為我的自控力很強,不不不,我只能說你錯了。
我的自控力強,更多是因為意識到自己自控力不強,因此不能拿來隨便挑戰。
比如,微信響了,我也會抑制不住自己想要看看是誰找了我。
但另一個做法是,我會不定期地關閉網絡。
比如寫這篇文章時,我退出了微信的電腦端,兩個手機都放在了客廳,並且靜音。
很多人問我,如何才能做到抑制住自己不追電視連續劇,我的做法很簡單:不開始看,就不存在追。
04用做到,去證明懂得
「道理懂那麼多,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?」
Excese me,你憑什麼用僅僅是看過一段話,就理直氣壯說自己懂得了?
比如你看了我「不定期的關閉網絡」的建議,你覺得很好,但從來都做不到,你對自己說:我懂。
對不起,你不懂,別假裝知識淵博了。
在我的字典裡,做到了才是真正的懂,不然只是想太多、自以為是的懂。
所以,有些人是行動力強,有些人只不過是想像力太豐富了。
而正是這種自以為懂的想像力,讓你成為了行動上的矮子。
05解決問題,而不是製造問題
在和很多人聊天時,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,從對方表達的邏輯就能看出,一個人究竟是解決問題型人還是製造問題型人。
解決問題型人,會把注意力放在「該怎麼辦上」,Ta相信問題總會有解決辦法,會努力尋找。
製造問題型人,會把關注焦點放在「這個事情很難上」,會人為想像出尚未出現的各種各樣問題。
「要是我跳槽後,還是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怎麼辦?」
「要是我參加這門課,學不好怎麼辦?」
「要是我生了小孩,完全沒有了時間怎辦?」
「要是......」
這個世界很好玩的,你越是擔心,就越有可能會發生,因為你是問題製造器。
如何成為解決問題型人呢?
別想未來,未來的難題,交給遇到時去解決。現在遇到的問題,問自己有什麼好的方法解決。
06重視你的情緒
情緒有顯性的和隱形的:
顯性是因為一件具體的事而帶來的情緒;
隱形是莫名其妙地低落和迷茫;
顯性情緒最重要的是不要人為的把事情擴大化,隱形情緒最重要的是要真實面對,理清情緒背後的原因。
當然,不是要你沒有情緒,而是不要讓情緒成為內耗。
有情緒是一個人最為正常不過的表現了,而內耗是會導致你持續性的狀態低迷。
轉移注意力也好,以跑步的方式發洩也好,寫自己的情緒清單也好,都是不錯的方式。
當然,還有一種更厲害的做法,讓你的世界變得大很多很多,那些你以前在意的事,只會讓你一笑了之。
07切忌成為「伸手黨」
當別人問我一個問題時,我總是會反問:「你的看法呢?」
如果對方不知所措,說不出個所以然來,我會笑笑說,等你有了成熟的想法再找我吧。
其實這還是好的,更糟糕的情況是,我常常會收到別人問一些百度就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。
當你想要問別人一個問題時,你可以自問:「我的答案呢?」「或者是「哪裡有可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呢?」
伸手黨習慣了,大腦也就廢了。
08你走過的路,每一步都會算數
李宗盛《致匠心》裡有一句話:人生沒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數。
在這些年,一開始我並不以為自己有多努力、多自律。
但一些不經意的堅持,成為了現在這個自律的自己:活得越來越通透、情緒越來越穩定、人生越來越秩序。
也許也做了些驚心動魄的事,但我更感謝這些不經意間的小堅持。
只要你一直在行走,你走過的路,每一步都會算數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