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學分析


針對 〝力〞 的原理,我在網路上看了許多文章,一直不知道該如何簡介,力學有太多如:彈性力學、材料力學、電磁力學、甚至到相對論…等太艱深、學術性的論文!


剛好在網路上看到了這篇將所有力學公式做一個列表,我自己也並非技術出身,因此將牛頓三大定律做為開端,其他的應用都詳細的列表,有機會介紹Sensor 的應用時,再針對應力的應用如:扭力/壓力/振動…等測試需要的力學公式做個比對。

這些公式很多都是圖片,如果有看不清楚地可以直接下載:


牛頓三大定律:
(1)牛頓第一定律:慣性與力的平衡F=0
(2)牛頓第二定律:力改變運動F=ma0
(3)牛頓第三定律:作用反作用12=21


1.重力:
(1)在重力場中g=m,又稱重量,通過物體的重心。
(2)萬有引力定律:F=


2.彈力:
(1)虎克定律:F=kx
(2)等效力常數:串聯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並聯k=
(3)彈力常數與自然長乘積:k‧=定值


3.張力:如繩子,受到拉力所產生之反作用力形式的力量。
4.正向力:抗力中,與接觸面垂直的力,光滑接觸面之抗力只有正向力。
5.摩擦力:抗力中,與接觸面平行的力
         (1)靜摩擦力(由狀態分析)
         (2)最大靜摩擦力=
         (3)動摩擦力


6.浮力:B= 液體的密度 V:排開的體積 g:重力加速度
7.表面張力:存在於液體介面之分子力
8.慣性假想力:(與重力等效)
靜力平衡解提步驟:
  1. 以一個或數個物體為一個受力系統
  2. 作力圖,分析物體系統之受力情況
  3. 列靜力平衡方程式
    1. 對任一方向之合力為0
    2. 對任一轉點之合力矩為0
拉密定理:
力矩:
  1. 量值: sin=F‧b(力 × 力臂)
  2. 方向:順時針或逆時針。
測量重心:(1)座標法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(2)兩直點系統的重心:
(W:物體的重量,d:兩物的距離,a:重心與物體的距離)
天平的靈敏度:S=
利用牛頓定理解題:
  1. 力法:由決定物體為靜力平衡、等加速運動、或是圓周運動
  2. 動量法:由決定動量是否守恆
  3. 功動能法:由判斷力學能是否守恆
應用解題之注意事項
  1. 等加速度運動:用直角座標系(即運動獨立性)
  =m
  配合等加速度運動公式球時間、末速、位移
  
  1. 圓周運動:找向心加速度
  將力分解成切線及法線方向,法線方向之合力=向心力
  
慣性假想力(又稱假想力、慣性力):為得在作加速度a運動的觀察者,能運用牛頓定律來描述物體的運動,比對被觀察者的質量為m的物體除了實際力之外,再加上慣性假想力。
假想力公式微甲想力 m:被觀察者的質量 :觀察者的速度
假想力的性質:(1)假想力只有受力體,沒有施力體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假想力不適用於牛頓第三運動定律
連體運動之特性:
  1. 運動速度相同
  2. 各物體加速度量值相同


連體運動解題法:


  1. 先求出加速度a:
  2. 用隔離法求內力(例如T,N…..等等)
等加速度運動:
1.合力為定力:=m
      加速度量值:
2.三大公式:
(1)速度公式:
           (動量衝量定理)
(2)位移公式:
(3)功能公式:
           (功能定理)
3.五大性質:
(1)軌跡:直線或拋物線
(2)平均速度時間中點之瞬時速度
(3)位置中點之瞬時速率(方均根速率)
(4)連續等時距之位移必成等差數列
 加速度
(5)第n秒內之位移
=0 :由靜止起之等加速運動
3.等加速度轉動公式:(比較等加速度三大公式)
(1)角速度
(2)角位移
(3)轉動功能
自由落體與鉛直上拋:
 自由落體:
  1. 力:(加速度a=g,初速=0)
  2. 速率:
  3. 時間:
  4. 力學能守恆:mgh=
鉛直上拋:
(1)分析:初速;加速度
(2)運動公式:(經時間t之後)
速度;位移
(3)力學能守恆:
當v=0 最大高度
(4)上升時間 飛行時間
延斜面滑動之物體
 光滑斜面:加速度延斜面向下
           有力學能守恆  
 粗糙斜面:(摩擦係數<
  1. 上滑:加速度(減速)
  2. 下滑:加速度(加速)
        力學能不守恆
水平拋射:
  1. 分析:水平X軸,垂直Y軸
    1. 初速度
    2. 加速度
  2. 運動獨立性:(以拋射點為原點)
    1. 速度
    2. 位置
    3. 軌跡方程式:
    4. 力學能守恆:
斜向拋射:
  1. 分析:水平X軸,垂直Y軸
    1. 初速度:
    2. 加速度:
  2. 運動獨立性:(以拋射點為原點)
    1. 速度
    2. 位置
    3. 軌跡方程式:
  3. 結果:
    1. 飛行時間T=
    2. 最大高度H=
    3. 水平射程R=
  4. 初速相同,仰角互餘,斜拋水平射程相同。
  5. 力學能守恆:
衝量的計算:
  1. 定力作用之衝量(衝量方向與同向)
  2. 一直線上之變力之衝量=(F-t)圖形之面積
  3. 來求衝量
動量的計算:
  1. 動量(v為瞬時速度)
  2. P=mv= 方向:軌跡之切線方向
動量定理:
1.
2.物體的動量變化等於所接受之淨衝量
3.物體受外力和不為0,必有動量變化
動量與牛頓第二運動定律:
  1.
  2.物體受力為其動量對時間之變化率
  3.單一質點:
  4.顆粒:
  5.流體:
圓周運動與向心力:
  1. 線速度與角速度: 方向:切線方向
  2. 切線加速度 方向:與速度同向或反向
  3. 法線加速度: 方向:向曲率中心
  4. 合加速度
  5. 向心力(不作功,力矩為0)
  6. 切線力:
  7. 角動量:
  8. 力矩 若力矩為0角動量守恆
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:
  1. 軌道定律:行星軌道為橢圓形
  2. 等面積定律:角動量守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角動量為一定值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長軸兩端點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角動量守恆)
  1. 週期定律:(R:平均半徑,T:週期)
         其中(  )
牛頓萬有引力:
  1.
  2.地球重力場:
(1)地表外一定
          方向:指向地心
(2)地表 r=R
  (3)地表內部 方向:指向地心
簡諧運動SHM:
  1. 特性:
    1. 有不變的週期、頻率、振幅與力學能守恆
    2. 鎮動物體所受之力與位移呈正比方向相反,運動軌跡為一直線
    3. 物體的運動位移、速度、加速度與時間的函數關係作正弦變化,並可描述函數圖形也可看出等速率圓周運動之投影
  1. 物理量與名詞:
    1. 平衡點O:(速度最大
    2. 位移 方向:背離平衡點O
    3. 恢復力常數K(又稱彈力常數)
    4. 角頻率(又稱角速率)
    5. 振幅R(端點之加速度最大
    6. 週期T 頻率f
    7. 相角常數
    8. 相角
  2. SHM六大公式:
    1. 合力:
    2. 位置函數
    3. 速度函數:
    4. 加速度函數:
    5. 週期公式:
    6. 力學能守恆:(以平衡點為零位能)
   
  1. 小角度之單擺擺盪:
近似SHM 週期
功與動能:
1.功的計算:
   當為正功 W=0不作功 W<0作負功
2.動能:動量量值:
3.動能定理:
4.平均功率:
5.瞬時功率:
6.物體獲得之功率:
位能與力學能守恆:
1.重力位能:
  2.萬有引力位能:
  3.彈力位能:
  4.力學能守恆條件:
  5.由W=可得力學能守恆
  6.若非保守力作功不為0
天體運動:(與電子繞原子核之運動相似)
1.力:萬有引力
  2.向心加速度=軌道上重力加速度
  3.速率:
  4.週期:
  5.克卜勒第三定律:
  6.角動量
  7.重力位能:
  8.動能:
  9.總能:
  10.束縛能:
  11.表面衛星:軌道半徑r =行星半徑R
  12.同步衛星:公轉週期=行星自轉週期
13軌道變換:外軌道變換至內軌道外力作負功 反之亦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由某軌道狀態至無限遠 束縛能,游離能
二、熱能與氣體
分子動力論:
  1莫耳:
  1.重要公式:
    1. 氣體壓力:
    2. 一個分子平均質心動能
    3. n莫耳分子之總質心動能:
    4. 方均根速率:
  2.波以耳定律:條件(定量氣體,定溫之下)
      (1)PV=定值
      (2)
  3.定壓之查理定律:條件(定量氣體定壓之下)
      (1)
      (2)
  4.定容之給呂薩克定律:條件(定量氣體定容下)
      (1)
      (2)
  5.熱量公式
      (1)熱容量
      (2)克比熱(因材料而異,用在固體、液體)
      (3)莫耳比熱(因氣體種類而異,用於氣體)
      (4)單元子分子之莫耳比熱
       (5)平衡溫度
       (6)汽化熱=凝結熱=539cal/g
          熔化熱=凝固熱=80cal/g
       (7)兩系統同溫混和:
          混和後由分壓定律求出各氣體之分壓
  1. 熱膨脹
    1. 線膨脹:
    2. 面膨脹:
    3. 體膨脹:
    4. 由定壓給呂薩克定理得知,定壓下低密度氣體的膨脹係數約為1/273>與氣體種類無關。
  2. 熱傳播
    1. 熱傳導:為固體主要傳導方式,傳導速率與溫度、接觸面積成正比,與距離(厚度)成反比
    2. 熱對流:為流體傳熱主要方式
    3. 熱輻射:任何物質絕對溫度>0K其表面會放出輻射能,為連續光譜
          物體表面每單位面積單位時間放射出輻射總能E與絕對溫度T之四次方成正比 0<e1 e=1時稱黑體輻射。
  1. 熱力學第一定律:
    1. 公式:
    2. 意義:能量守恆
    3. 反之亦反
  2. 氣體作功:
    1. J=4.187焦耳/卡
    2. 圖之面積
    3. 膨脹過程:氣體對外界作功
    4. 壓縮過程:外界對氣體作功
    5. 定容過程:不作功
三、電學分析
電流、電阻與電功率
  1. 電流的計算 ————
    1. 電荷運動
    2. 由歐姆定律 V=IR
    3. 電流與漂移速度 I=nqVdA(其中n:濃度;A:截面積:Vd:漂移速度)
    4. 圓形電流
    5. 長電子束
  2. 電流三大效應
    1. 熱效應:焦耳定律 2R=
    2. 化學效應 :法拉地電解定律 ;公式 :
    3. 磁效應 : 必歐——沙伐定律及安培定律--磁場和磁力
  3. 電能(電功)與電功率
    1. 電功(電能):w=Qw=IVt=Pt
    2. 電功率 :【任何電器】
    3. 熱功率 (焦耳定律、熱速率)
  4. 歐姆定律 (線性電阻器)
    1. 公式: V=IR=El (均勻電阻線)
    2. 單位 :
1.電壓(電位差) V :伏特(V)
2.電流I:安培(A)     3.電阻R :歐姆(Ω)
4 導線內電場E: 伏特/公尺   5 長度l :公尺
  5. 電阻定律(均勻柱狀導體)
        (1)公式:
         (2)單位 :            1.電阻率ρ:[Ω/m]    2. 截面積A: [M2]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導線長l :[m]          4.α:溫度係數


閉合電路(全電路)       
  1. 電動勢ε
    1. 化學反應產生--電池電動勢
    2. 電磁感應產生--感應電動勢
  2. 電動勢與端電壓(放電)
    1. 公式: V=ε-Ir
    2. 名詞 :
1.端電壓V:電池兩極的電位差   2.電動勢ε:電池的本領
3. 電流I:通過電池的電流           4 內電阻r :電池的內電阻
   3.  閉合電路(全電路)之電功率
      (1)  總電功率 P=Iε=IV+I2r
      (2)  意義 :能量守恆
   4.  最大功率轉移定理(純電阻電路)
      (1)  定理:  當外線路電阻R 等於電池內電阻r 則外線路電阻消耗功率最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大
(2) 公式 : 當R=r  
    1. 證明 :P=I2R=  
  1. 串聯與並聯之比較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串 聯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並 聯
1電流處處相等 I=I1=I2=….=In
總電流等於各分之電流之和
I=I1+I2+….+In
2.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壓之和
V=V1+V2+….+Vn
各分支電路的電壓相同
V=V1=V2=….=Vn
3.總電阻等於各部分電阻之和
R=R1+R2+….+Rn
總電阻倒數等於各部分電阻倒數之和
4.各部分電壓與電阻成正比
V1:V2:……:Vn= R1:R2:……:Rn
各分支電流與電阻成反比
I1:I2:….:In=
5. 各部分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
P1:P2:……:Pn= R1:R2:……:Rn
各部分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
P1:P2:……:Pn=
四、光學與波分析
光的反射與折射
  1. 兩大基本性質 : 光的直進性與獨立性
  2. 兩大基本定律 : (1) 反射定律 :入射角I =反射角 r
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 折射定律(司乃耳定律):
相對折射率
  1. 重要性質 :
    1. 光波、水波、聲波均適用,折射前後唯一不變的是頻率。若垂直介面入射則方向也不變
    2. 折射的原因是因為速率改變(或波長改變)
    3. 不同的色光有不同的n12(參考:色散)


光速與色散
  1.真空中光速:C=λν=3×10[m/s]與顏色無關
  2.介質中光速:v=C/n =>波長λn=λ/n
  3.色散觀念 :在同一透明介質中其折射率n為光波波長λ的函數
  4.公式:n   A+B/λ2
          (1)真空:A=1 B=0(無色散)
     (2)其中A、B因材料而異,若A≠0B≠0為色散介質
     (3)討論:在相同透明介質中
    1原則: ν↗->v=C/n→n↗→δ↗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 色散度(色散力) (及n(λ)函數圖形之切線斜率)
     3.應用:凡與折射現象及色光有關者解題時須考慮色散效應
 5虹與霓:
    1. 虹:陽光遇水珠經過兩次折射,一次反射之色散結果,仰角約40~42 紅色外圈,紫色內圈
    2. 霓:陽光遇水珠經過兩次折射,兩次反射之色散結果,仰角約51~54 紅色內圈,紫色外圈 
  全反射與臨界角
  1. 條件:密介質向疏介質且入射角i>θ(臨界角)
  2. 臨界角θ的求法:sinθc=
(1)水之θ=48  玻璃θ約為42
(2) θ與相對折射率及顏色均有關係
  3.應用-透光圓形面積
   一層‧半徑R=htanθc=
      • 面積 A=πR2=
           兩層‧半徑R=
面積A=πR2
  視深實深
  1. 公式h′約為
  2. 解題注意事項:
    1. 觀察者所在介質折射率n2,光源(物體)所在介質折射率n1
    2. 視深h′實深h均自介面起
    3. 觀察者在垂直平介面方向觀察,即小角度折射成相
    4. 若多層平面折射成像
    5. 若光之顏色不同 有色散效應
  連續折射或反射
  1. 連續折射反射之解題
    1. 球界面-畫好光路一次一次算
    2. 平界面- n1sinθ1= n2sinθ2=n3sinθ3=………….
  2. 平行板折射之橫向位移
    1. 公式 :D=ABsinδ=d sin(i-r)/cos r=
    2. 當i→0 =>D=di (1-)
  3. 稜鏡--三稜鏡
    1. 偏向角δ=(i1+i2)- (r1+r2)= (i1+i2)-α
    2. 折射定律 sin i1=nsin r 1;sin i2=nsin r 2
    3. 應用 : 1.改變光路 2.產生色散
  平面鏡成像
  1. 光槓桿原理
    1. 入射線方向不變,平面鏡轉θ角,反射線轉2θ,反之亦然
    2. 應用 : 將角度放大2倍
  2. 平面鏡成像(焦距f=∞)
    1. 物距=像距,正立同大虛像,上下不顛倒,左右互換
    2. 使用平面鏡觀察自己全身,最小鏡長為身高之半
    3. 解題時,先用對稱性(物距=像距),找出像,再畫出觀察者眼睛與像之連線找平面鏡之長度
    4. 二平面鏡交角為ψ成像數N=,像與物共圓。奇數次反射成像左右互換,偶數次反射成像,左右不換。
  光學儀器
  1. 眼睛:
    1. 成倒立縮小實像在視網膜上,調節透鏡曲率半徑(焦距)
    2. 近視用凹透鏡矯正;遠視帶凸透鏡矯正
    3. 平常所戴眼鏡在水中不能用因為周圍介質改變
  2. 照相機(簡單型):
    1. 成倒立縮小實像在底片上感光
    2. 光圈D越大,快門t越小,曝光時間t與(f/D)2成正比
  3. 放大鏡(單式顯微鏡):
    1. 為正立放大需像在明視距離D (正向使用之)
    2. 放大率M=
  4. 顯微鏡(量凸透鏡組合):
    1. 像與原物為倒立放大虛像 ,調節物鏡之物距,先粗調在細調
    2. 放大率為物鏡與目鏡放大率之乘積
  5. 天文望遠鏡:
    1. 反射式(凹拋物面鏡)像之大小d約為fθ(成像在焦點面上 為實像)
    2. 折射式(兩透鏡組合)像與原物為倒立虛像,角放大率M=f0/fe(f0為物鏡焦距 fe為目鏡焦距)
  6. 光學儀器之有效放大率受鑑別率的限制
  凹凸面鏡與透鏡成像
  1. 作圖法:
    1. 凸凹面鏡: 四條標準光線任取兩條作圖
    2. 凹凸面鏡 : 三條標準光現任取兩條作圖
  1. 公式法:
    1. 公式:
    2. 放大率:M=
    3. 解題:作圖法及公視法(pqf有正負號)
      1. 凹面鏡(凸透鏡):焦距f>0
凸面鏡(凹透鏡): 焦距f<0
2.  實像q>0 凹面鏡在鏡前,凸透鏡在鏡後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虛像q<0凹面鏡在鏡後,凸面鏡在鏡後
  凸透鏡在鏡前,凹透鏡在鏡後
          3.  凹面鏡成像:2f>q>f   p>2f  倒立實像 物與像均在鏡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凸透鏡成像 2f>p>f   q>2f  倒立實像放大 物與像分立透鏡兩側
  光強度與照度
  1. 光通量(光強度):
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          
  1. 照度I(單位面積之光通量):照度I=光功率/面積
  2. 點光源周圍之照度:
  3. 平行光-照度不變
  波動之基本要項
  1. 波動之分類
    1. 介質之有無: 力學波-需彈性介質之振動傳波力學能;電磁波-不需介質可在真空中傳播電磁能※物質波-運動中物質粒子之波動性
    2. 波速和振動之關係: 橫波-波速與振動互相垂直 有偏振性;縱波-波速與振動互相平行  無偏振性※水波-為表面波屬於縱橫混合波
  2. 波動強度I為功率 (f 頻率A 振幅)
  3. 波速v=fλ=λ/T=
    1. 弦上橫波 v=
    2. 光波v=c=3×108m/s(真空中);v=c/n(折射n的介質中)
    3. 聲波 v==331+0.6t[m/s]
  4. 界直直點之振動速度Vy
    1. 公式Vy=V∣tanθ∣ 其中V為波速 tanθ為波形之切線斜率
    2. 若為正弦波(簡諧波) ,介質質點作SHM
  5. 聲波(縱波)
    1. 聲波(疏密波)為縱波.稀疏部y=0 Vmax↓ a=0  △P<0;.稠密部y=0 Vmax↑ a=0  △P>0
    2. 三要素  1.音強-由振幅決定 2.音調-由頻率決定3.音色(音品)-由波形決定
  波的相位、重疊、反射、及透射
  1. 相(相位相角)
    1. 相位P=
    2. 相角
    3. 相位差
    4. 相角差
    5. 同相:振動之位移與速度之方向必均相同=>相角差△ψ=0,2π,4π….=>相位差△P=0,1,2….
    6. 反相:振動之位移與速度之方向必均相反=>相角差△ψ=(2n-1)π=>相位差△P=n-1/2
  2. 波之重疊原理 [向量和]
  3. 波的獨立性-兩波相遇之前後保持不變
  4. 波的反射與透射
    1. 固定端反射:全反射但相位相反
    2. 自由端反射:全反射但相位相同
    3. 輕弦向重弦:部分反射,部分透射,反射波相位相反,透射波相位相同
    4. 重弦向輕弦:部分反射,部分透射,相位均不變
  拍音BEATS
  1. 拍音成因:頻率略有差異,而振幅相似的2波合成時,會產生拍音;這是由干涉作用產生了周期性的振幅變化
  2. 拍音頻率: f=∣f1-f2
  駐波
  1. 形成方式:兩波同頻率同振幅相向而行而重疊
  2. 功用: 駐波可以貯存能量且能量量子化;力學駐波有力學能守恆(波形會變)
  3. 一度空間中之駐波條件:固定端為波節,自由端為波腹
  4. 兩端均固定(或兩端均自由之駐波):
    1. 距離d=n =>波長λ=2d/n
    2. 頻率f=,=1,2,3…..
    3. 應用: 振動弦頻率:f=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開管之音管頻率:f=nv/2l  (l:管長  v:音速)
    n=1(基音,第一諧音)  =2,3,4….(泛音,高次諧音)
  1.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之駐波
    1. 距離
    2. 頻率,n=1,2,3……
    3. 應用:閉管之頻率,n=1(基音),n=2,3,4…(泛音)
  2. 若為質點m在量定點間運動,則由物質波及駐波觀念
    1. 兩定點距離d=λn/2
    2. 質點動量量子化p=mv=n=1,2,3….
    3. 質點能量量子化
  3. 圓形駐波:2πr=nλ
  海更士原理
  1. 海更士原理-波動的基本原理:波前上任一點皆可視為新的點波源,由此無數個新點波源所發出的球面子波之包絡面即為新波前
  2. 要點:(1)波前:波前上任一點皆同相位(相角相同)
(2)波長:兩相鄰同相位波前之距離
    1. 波行進之方向必與波前垂直(正交)
    2. 結果:可以解釋波的繞射等
  1. 波長λ與狹縫寬b的關係
(1)b>>λ => 波通過狹縫(邊緣繞射)
(2)b> λ => 參考單狹縫繞射條紋
(3)b≦λ => 完全繞射
  都卜勒效應
  1. 公式:
  2. 解題之注意事項
    1. 波速
    2. 波速vw之方向由波源s指向觀察者O的方向
    3. 要取在SO連線之分量為有效速度
    4. 光波(電磁波)也有都普勒效應
    5. 若波源速Vs>Vw  => 超音速 =>有音爆
  1. 音爆
    1. 成因 :波源速VS大於波速VW
    2. 馬赫數 MACH
    3. 當飛機以超音速飛行時,地面上的觀察者將先後聽到兩次音爆
  雙狹縫干涉--楊氏實驗
  1. 波程差公式[S1S2同相]
   PS1-PS2=dsinnλ(相長,亮)(n=1,2,3…);(n-1/2)λ(相消 暗)
    1. 光波干涉條紋之位置
    2. 干涉條紋寬
    3. 水波干涉之節線數 由n≦d/λ+1/2 =>
1.d/λ+1/2帶小數 => n=[d/λ+1/2] => 節線數N=2n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d/λ+1/2正整數 => n=d/λ+1/2 => N=2n (含延長線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/ λ+1/2純小數 => 無節線
  1. 應用:
    1. 以白光作實驗形成彩色條紋
    2. 在折射率n的介質中作實驗波長改為λ/n
    3. 在雙狹縫後至交距f之凸透鏡 則f取代r
    4. 電子的雙狹縫干涉:以電子物質波波長帶入公式及得(參考近代物理)
    5. 或S1S2反向,則干涉結果相同但△y不同
  單狹縫繞射與鑑別率
  1. 單狹縫繞射波程差公式
        P=nλ(暗) n=1,2.,3….;(n+1/2) λ (亮)
    1. 干涉條紋位置  
    2. 條紋寬度 :中央亮帶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其他  
  1. 應用
    1. 以白光作實驗,中央亮白旁為黃色
    2. 小圓孔繞射(圓孔直徑D>λ)
    3. 布拉格繞射定律-參考近代物理
  2. 鑑別率
    1. 雷立判別準則:S1之繞射中央帶恰落於或超出S2之第一極小時方可鑑別
    2. 欲提高鑑別率 => b(D)須大,而λ須小
    3. 光學儀器放大率受鑑別率限制
五、近代物理
黑體輻射、量子論與光子
  1. 電磁輻射 (電磁波)
    1. 產生:  1. 電荷作加速運動(Maxwell理論)
2.能階躍遷 --發射光子
      (2)  為橫波 : 3*108[m/s]
2.  黑體輻射與量子論
       (1)  熱輻射-史特凡定律 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<e≦1  =>e=1 [黑體輻射]
    1. 維因-位移定律λMT=定值=2.898×10-3m-k
    2. 蒲朗克量子論(1900年) : △E=△n.hν
    3. SHM震盪總能量子化  =>
=>橢圓面積A=πab=nh
  3.  光子 (愛因斯坦1905年提出)
      (1)  能量:
      (2)  動量 :
      (3)  光強度(光功率)  P
光子與光電效應
  1. 條件 :入射光子能量 E=hν≧hν0=eψ
  2. 光電方程式 (能量守恆) : KM=eVs=hν- hν0=
  3. 結果::波動說無法解釋,以粒子說碰撞解釋,為完全非彈性碰撞
  4. 證實:米粒坎實驗測VS及ν =>得h=e
  5. 光電流 : 光電流之飽和電流與入射光強度成正比
光電流I=
  康普吞效應
  1. 條件:hν>>B [自由、靜止電子]
  2. 高能電子與自由電子之彈性碰撞
  3. 解題方程式
    1. 動量守恆 :
    2. 動能守恆 : hν=hν’+ Eke
  4. 結果(康普吞移動量)
        
  1. 實驗 :在同一散射角ψ上有
  1. 湯木生散射波--λ不變
  2. 康吞散散射波--λ′>λ
  1. 散設電子之物質波波長  :
  X射線與晶體繞射
  1. 發現-侖琴1895年研究陰極射線而得
  2. 產生 : 高速電子撞擊重金屬之電磁輻射(減速輻射)
  3. 連續X射線光譜 (減速輻射)與靶材料無關 ;X射線之最短波長
λmin= 與加速電壓V反比
  1. 特性X射線光譜-kα kβ與靶材料有關
  2. 屬於高頻率短波長之電磁波
    1. 布拉格晶體反射 [反射型干涉] *公式: 波程差 2dsinθ=nλ[相長性]
    2. 勞厄繞射[穿透型干涉]--類似小圓孔繞射之同心圓狀花紋
  1. 光之二項性  (1) 波動性 -布拉格、勞厄晶體繞射、雙狹縫干涉、單狹縫繞射(2) 粒子性: 康普吞散射、光電效應、原子光譜
  物質波與二象性
  1. 德布洛依在1923-1924年間提出
  2. 觀念: 運動中之物質粒子有波動性,頻率  波長
  3. 物質波波長計算公式 :
(1)
(2)電子之物質波波長
  1. 證實 :1927年達維生-革末實驗(仿照布拉格繞射,反射式干涉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27年G.P.湯木生實驗(仿照勞厄繞射穿透式干涉)
  1. 波耳第一基本假設之解釋-圓形駐波
  2. 二象性


      光子  m0=0
:
愛因斯坦理論
德布落依理論
物質粒子 m0≠0
  
波->粒
粒->波


  
 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應變 Strain & 應力 Stress

「自由」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! 自律,才是你美好人生的標準配備